
還記得那天在試片放映室裡的情況,平常出席人數少過十隻手指跟今晚人頭涌涌反常爆滿,熱鬧的情況真是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心想這是怎樣一部中國電影?可以這麼夠力吸引平時沒見過的人也好像赴影展般盛裝趕來觀摩?說實話知道有關此片的資料不多,只聽聞它是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影片之一。為了很久沒有看過中國電影(事實影片產量也不多),能夠被發行商相中帶出來跟普羅大眾見面,當然要落足眼力欣賞以表示真心支持多謝也不為過。
看了大半篇故事之後也開始了解本片為何讓有備而來的觀眾造成這麼大的期待與騷動。敏感體材如六‧四、裸體性愛尺度、流亡海外學生自殺…可以說是大剌剌毫無顧忌破格出現在熒幕上,也同時頻密不斷侵蝕海外觀眾對中國電影固有認知框架。導演婁燁有心留下幾個過目難忘的鏡頭,好讓影片有機會在傳媒與觀眾口裡抄作喧嚷嘟噥幾番。
本片的攝影對營造與捕捉時代變遷的記實感是比較成功,相對於用‘私日記’手法來承載男女大學生之間的戀人絮語,就是無論怎樣寫也不能把蒼白與空洞的情愛漫遊日記簿填滿。兜兜轉轉數十年,到頭來迷失情慾花園也不是、翻山越嶺重逢也不對,謂怨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