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蘋果的電影預告片網址上出現一個似曾相識的T-R-O-N字,喉嚨立即痕到有如失控的粉絲般尖叫!你要是沒有看過玩過由‘啊得你’Atari研發出來的碰碰彈子台(PONG)或爆破彗星 (Asteroids)就不會明白,第一次用Joystick來玩電子游戲會是那麼令人開心到笑口噬噬;況且名字又取得這麼貼切,飯後揸住支棍來玩真是快樂過做神仙,不但令玩家全身上下跟“頭”字有關的器官,完全爽到局部麻痹孿埋一堆之外,最後濕不濕當然是閣下私人手掌的事,一切與電視上到處出游搵士多啤梨香蕉吃到擒擒聲的“餓鬼”無關。
平時懶得用Widget裡面設有的計算機,今次難得心血來潮拿出來按一按,真是不按不得已,一按就嚇到眼都突埋。以劃时代科技產物——電腦為題材或用電腦技術制作的里程埤電影《Tron》,自八二年到現在這部將要推出的續集《Tron Legacy》,竟然已經相隔足足有廿七年!荷里活的後知後覺淪落到如此萬劫不復的境界,真有本事令我這些鞭長莫及的業餘粉絲,可以把心一橫趕搭下班機飛到片廠,揪出該死的幕後黑手兼擘大喉嚨小小地質問,為何狠心將當年一顆耀眼的珍珠,捨得埋在一堆扭來扭去又縮大縮小之後,依然是一坺會令人見到就立即反胃的爛銅爛鐵之下?連不怎樣講人性(故事)的《星球大戰》,都已經不分前後把需要交代的大話講到好似《星空奇遇記》裡面的太空船咁,可以Warp得幾遠就可以得幾遠,你重企喺度等乜?
廢話少說,七十年代中期Steve Lisberger與他的生意合夥人拿住劇本到荷里活碰運氣的時候,華納、米高梅與哥倫比亞都一致對他耍手擰頭。專吃古後不化的老財主齊齊認為,青少年終日沉迷於電子游戲已是不濟,那還敢得罪他們的衣食父母,花大錢來拍如此題材的電影來砸自己的票房?幾經轉折來到八零年,SL決定將劇本推薦給當時有意投資比較大膽創新類型電影的迪士尼。結果買賣倆方一拍即合,之後創造出來的票房奇跡,就連一向獨霸動畫市場的米奇老鼠也都始料不及。至今戲裡仍然令人印象深刻震撼的場景包括飛車追逐,其中轉直角彎、車後拖曳長長光影的視覺效果,已經成為該電影最經典的畫面以及最後邪不勝正,讓電腦世界的燈光逐漸轉換顏色等等,都是後來許多電影仿效的對象。歷史講完,先來看看即將推出的影片到底有甚麼綽頭:
迪士尼將會斥資三億美元打造影史最貴電影之一的3D三維立體大片,並先早於ComicCon動漫節上公佈了正式片名與片頭設計。故事主人公是廿七歲的Sam Flynn,他是前部戲裏男主角Kevin Flynn的兒子。為了尋找失蹤多年的父親,也和女友一起進入了電子格鬥遊戲中,然後見到了在這個“電子世界”生活了廿五年的父親,之後三人共同展開一段生死大冒險。該片由廣告導演Joseph Kosinski執導,預計於二零一零年年尾上映。今時三億美元跟之前《Tron》的一千七百萬美金制作資金來比,真是應了那句“牛髀同蚊比,簡直無得比”,也可以想像米奇老鼠不怕對住大白鯊咁大個口,完全都是為了今次全球票房的收獲,懷有多麼狂大的野心與決心。粉絲有時講起心頭愛起來,都不是任何IQ、EQ、QQ、阿Q或實Q可以理解。為避免自以為是被人詬病,講有個花痴賣花不停讚花香,帶著順手查的心態上網找超級影評達人的個人網頁,睇有冇為《Tron》留下咩口水印。搜查出來的結果也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已過了四分一世紀的影評,依然分毫無損從電腦視屏中顯示,看來從今天起,除了吃,我真的要好好對待另外這一粒電子蘋果咯。
*由Roger Ebert寫有關八二年《Tron》的影評,請連接: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19820101/REVIEWS/201010350/1023
*餓鬼或吃豆人(Pac-Man)是電子游戲歷史上的經典街機游戲,由Namco開發並由Midway Games在一九八零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