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0, 2009

羅密歐與茱莉葉 * 媽媽,有個男人在妳的床上



早上,乳酪公司的羅密歐總裁(Daniel Auteuil飾)正召開董事會議,除了要宣佈誰將會是新副手之外,並且信心勃勃與同僚商議大計怎樣鬥跨另外兩間同行對手,以便成為壟斷市場的唯一帶頭人‥夜晚,茱莉葉清潔女工(Firmine Richard飾)將進去乳酪公司打掃職員的房間,偶然聽見有些同僚密謀怎樣踢走羅密歐,同時很巧的是讓她發現丟在紙籮裡的小字條,正是寫著一切陰謀的確鑿證據‥當茱莉葉明白了所有故事的來龍去脈之後,她要不要自告奮勇跑去跟羅密歐告發呢?

《羅密歐與茱莉葉 Romuald et Juliette/Mama, There's A Man In Your Bed》並不是莎翁寫的四大悲劇之一,那兩位最後寧願殉情死在一塊也不讓別人拆散他們的星交叉戀人。這裡的羅密歐與茱莉葉雖然沒有甚麼隔代家族深仇大恨的歷史記載,但令人覺得非常有趣的發現是,兩人的存在背景無一樣不是天懸地殊的對比。

膚色涇渭分明的社會,羅密歐代表收入豐厚的上等階級白人,茱莉葉是個不會被稅務員叮上的低產黑人。經濟條件優渥的總裁給孩子一天的零用錢,看來足夠給捉衿肘見的清潔女工繳一個月的屋租。從表面看來相當融洽美滿的婚姻生活,男人有面貌身材都很典型的金髮夫人和一對寶貴兒女,每個週末準時到俱樂部練習打網球,出入代步還有私人司機接送。翻過來別以為結過五次婚又回復單身的女人就可以無夫一身輕,日夜顛倒挨更抵冷搭公車長途跋涉為口奔馳,還不是為了要獨自扶養五個不同父親的孩子,身材面貌相信早已不是每天起床後,必須考慮要備齊七件物品之其中兩項。

導演Coline Serreau於八九年拍攝的法國喜劇,要用來揭竿打倒社會階級觀念或種族藩籬、揶揄男女關係中的權力反轉或譏諷、美貌與智慧是否靠先天或後天環境培養的迷思、尋找快樂的途徑是要循規蹈矩走著用社會價值設計的康莊大道,還是帶著尋幽訪勝的心情找出心裡不為人知的綠野仙蹤‥反正全部都可以從戲裡堆砌的范特西略見一二。皆大歡喜的結局,口味不多不少是對準大部份視愛情為主食的女性觀眾胃口,男性觀眾看來就顯得有些模稜兩可甚至曖昧不堪。說到底男女主角真有點像演著一部以顛覆為快樂之本的童話故事——英俊的王子靠充滿地母情操的公主來打救?相信除了史力加Shrek懂得欣賞如花姐的優點之外,街坊那些稍有幾分自戀姿色的麻甩佬,端不會餓到兩眼昏花飢不擇食時,亂塞禾桿當珍珠放入綺夢裡作無限性幻想吧?可是相對於吃過回鍋肉的過來人,反而懂得把包裝慾望的虛情假意模樣剝得精光,認為對比愈是強烈與驚奇,就是他們愈加渴愛得到的情慾挑逗。

希治閣老先生說:「英格烈,這不過是部電影。」

同一個演員在奧桑的《八美圖 8 Femmes》裡洗盡霉氣穿上雪花花白圍裙後,待在整屋子都是瘋女人的家裡當廚師。趁眾聲喧嘩之際帶著鮮艷的蕾絲邊身份回到廚房裡,用幾分無奈的眼風挑釁寂寞唱〈Pour ne pas vivre seul〉來忘卻內心空虛的事實,對制服情有獨鐘的戀服一族可收到了?

Saturday, March 28, 2009

黑手 * 黨



Mafioso-Alberto Lattuada拍於六二年之黑白意大利黑色喜劇。男主角是米蘭一家汽車廠的經理,正準備攜帶嬌美的北方金發妻子和一對漂亮寶貝女兒,暫時告別充滿現代化便利的摩登城市生活,回到熟悉但已離開一段時期的西西里老家認親歸宗。

正當嬌身慣養的妻子忙著調整心態來適應(或抵抗)生活習慣上的認知、簡陋環境設施和突然擴大幾倍的家屬關係時,痛苦如盤夫般的表情在嘀咕著要不要提早拎行李回家‥另一邊在媽媽眼中永遠是乖兒子的丈夫吃了幾道家鄉菜之後,平時用來對付員工的尖嘴與善打哈哈的滑舌,立即像碰見聖人般奇蹟似的尋回失散多年的純真味蕾,天生用來唱情長意深的意大利歌喉,也頓時臻化高音繞梁三日不止。男主角的性情簡直是好到如魚暢遊好山好水好朋友,樂不思蜀之間倒也沒有忘記曾經答應車廠老闆的托付,去拜訪了深受自己和當地居民愛戴的Don Vincenzo。

要知道Don這個封號可不是普遍流行於坊間的湯姆、迪克或哈里,老爸想要就可以向市政府申報替自己男丁取的名字。較七十年代晚一點出生的影迷不用擔心沒有適逢其時搭上,由Francis Ford Coppola以這角色為The Godfather打造的黑手黨列車一起翻雲覆雨而捏腕。跨時代如神話般傳頌的經典電影分別自七二、七四與九零年不遺餘力替日漸消逝的家族春秋大夢,再添多幾個枉死孤魂野鬼後,也沒聽說導演有意替資深影迷考慮年久衰竭的心臟,是否再有勇氣與氣力去承受腥風血雨不停濺灑的畫面。

崇Don如父的獨權社會沒有俗世法律立足的餘地,他能否繼續在是非無絕對的世襲封閉莊園裡,心思縝密栽培朵朵芬芳濃郁與色澤迷人的惡之花,也就是應了今時今日仍不斷需要靠下一位加入的Mafioso血肉之驅來施肥灌溉。既然老爸想要的土地已經由Don出面解決取得,下一道標殺令也合該是順情順理浮出臺面的同花順,心水清的男主角雖有千萬個不願意的理由,也知道將要被逼忍受煲醋(打牌術語:手上拿著大牌但最後仍然會輸)時發出陣陣勾鼻翻胃牙軟不止的酸味。假如有更好的選擇當然是跑到山上去跟野豬打架,不然也犯不著賤身去搶桌上無人要的猪頭骨來啃,嫌它不够硬麼?

想要做一個愛護家庭、親人、朋友兼顧事業‥面面俱到的現代男人並不容易。除了天天要往同一個地方依時報到,甘心抵命做推動社會繁榮發展鴻圖大計畫中的一枚小螺絲釘,每天加減乘除之外還希望在未來的炎炎夏日中,能夠躺在南方郊外一望無盡的柑橘林與檸檬林下,舒適的喝著凍檸茶納涼造綺夢‥夢想有時候可以憑自己的幻想力去創造無數不同結局的版本,但是那一日生為Mafioso,就終生為Mafioso的記憶,卻仍舊是個晚晚被它嚇到汗流夾背後仍揮之不去的貼身夢魘。

Monday, March 9, 2009

白鬃野馬 * 范特西


上次看過 Albert Lamorisse 拍攝的《Le Balloon Rouge》之後就一直對那小孩抓著氣球升空,往天邊飄逸而去的畫面念念不忘,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尚有餘韻似的彌留在腦海裡捨不得離開。這部發行於五三年,四十七分鐘長的《白鬃野馬 Crin blanc: Le cheval sauvage》也是替導演首次在坎城影展嬴得最佳短片的杰作。

戲頭導演用野馬不羈的性格來挑起影片強烈不穩定情緒,對比小孩平靜怡然的漁獵生活與沼澤草地開闊舒坦的畫面。接著小孩用亦步亦趨極有恆心與耐力,等候適當時機馴服這匹野馬之後,牧場那一夥人想從小孩手裡奪取這匹野馬而引發的連番騎馬追逐,頃刻又重新將慢下來的畫面,隨著急速奔跑的馬兒一股氣衝向即要來臨的高潮‥私下安撫狂飆心跳之餘,也不得不對由頭到尾精心設計的場面調度,膽識過人的鏡頭掌握技術說聲:精采!

小時候看過的兒童經典影片並不很多,當時的社會訴求/市場需要不會為弱勢團體,有幸被譽稱為國家未來社會棟樑的兒童而打造。兒童當時最大的視覺享受,是看國營電視臺在黃金時段開始播放之前的卡通/動畫片。不像今天一打開有線電視就有那麼多的兒童頻道提供選擇,有時會覺得自己真有那麼一丁點生不逢時。其中在電視上比較常見和受小朋友歡迎的是迪士尼先生創造的米奇老鼠、唐老鴨等。除了卡通短片之外,迪士尼先生的創作班底還會用電影手法,將一系列根據世界各地兒童經典故事,把它們改編成長篇動畫片後搬上銀幕放映。膾炙人口的計有《白雪公主》、《睡美人》‥還有普遍和通俗的被喚為《灰故娘》和《玻璃鞋》的《仙履奇緣》。我猜是因為碰上學校假期的關係,戲院才肯破例關照兒童讓出寶貴的檔期上映動畫片。最記得先是二姐提意,母親才答應帶我到當時看來還很新很時髦的寶石(Ruby)戲院觀賞,這部小時候唯一在戲院裡看過的動畫片——《仙履奇緣》。

當 Fairy Godmother 拿起仙棒將 Cinderella 齊集回來的南瓜、老鼠‥變成馬車、車伕、漂亮的衣裳‥玻璃鞋‥華麗的華爾滋舞會‥然後聽到城裡的鐘樓開始敲響第一鐘聲‥ Cinderella 為了急著回家而在梯階上留下的那隻玻璃鞋‥別問我看了這部動畫片之後學了什麼大條道德教訓,況且深奧難明的道理(百忍成金,苦盡甘來,守得雲開見明月?)由不得一個小學生去明解,也覺得沒這個需要。撇開這些成年人才看得懂的遊戲規則不談,冥冥中另外好似有些東西在烏漆麻黑的戲院裡,將我幼小澄澈的靈魂之窗,配合全身意識宛如接受靈媒招魂的儀式般,忘情投入面前這片會發光發聲的銀幕上。套句流行俚語來講,夯什麼?Magic moment 是也。

不是不曉得看魔術師表演無中生有是怎麼一回事,一身穿黑色禮服的神秘男子把戴著的高帽脫下用左手拿著,然後右手趁觀眾在眨眼的一霎間不動聲色自帽子裡取出可愛的小白兔小白鴿之類;也並不是第一次看「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的古裝宮闈片、黃梅調、傳奇神話和武俠電影,還有後來源自臺灣並成功登陸熱帶雨林的時裝愛情片颱風,和現在靠范特西營養價值素來栽培的偶像劇與電影,可惜翻箱倒篋就是找不到與比得上當時這部動畫片,心靈能夠直接從一連貫的 sight & sounds 蒙太奇組合裡感應到的 magic moment ‥對了沒錯,這種光影聲色交迭撞擊瞬間釋放出來的電光石火,你是多久沒有從一部電影裡感受得到了?

從一刻值千金的 magic moment 來看時下大量繁製至氾濫決堤的 fantasy 。

林奕華先生在他的著作《娛樂大家‧電視篇》裡以「又見瓊瑤」和「范特西組合」兩篇文章來解剖瓊瑤小說電影電視劇裡的主角,除了需要念一大堆對白之外還要精通某些西方樂器,以便隨時隨地用作即興表演。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大堆對白?抄錄《又見一廉幽夢》的對白如下:

紫菱望著漸漸逼近的艾菲爾鐵塔,動情的說:『它從前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後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左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右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上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下面看是一座鐵塔……』

又有‥

紫菱對雲帆說:『雲帆,我暈車耶!』

雲帆:『怎麼會暈車呢?這只是馬車呀,是不是中暑了?』

紫菱:『我不是那種暈車,我是坐在這樣的馬車,走在這樣的林蔭大道上,我開心得暈了,陶醉得暈了,享受得暈了,其實,我來到普羅旺斯就一路暈。我進了夢園,我暈;我看到有珠廉的新房,我暈;看到古堡,我暈;看到種薰衣草的花園,我還是暈;看到山城,我更暈;反正,我就是暈。』

雲帆:『好,你暈吧,我在妳身邊,如果妳暈倒了,我會抱住妳。』

什麼是范特西(fantasy)?

林先生:『那便是一個人的夢遊仙境。』

時下流行的 Harry Potter 系列、 Twilight ‥ 還有接著要來的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Terminator: Salvation、 X-Men:Origin 、Dragonball Evolution 、Street Fighter: The Legend of Chun-Li‥有完沒完的前傳後傳列傳進傳(就像上面述及前後左右上下怎看都是同一座鐵塔),把原來可作正常思考的觀眾也弄到似紫菱般暈個頭昏腦漲‥難到心水清的荷里活監製就看不出這是一種另類的、繼續愛沉溺在夢遊仙境中的普羅大眾,向夢工廠擺明不願自拔姿態的集體 sucker 心理反射?既然食髓知味,精明的投資著當然深諳打鐵要趁熱的道理,掘開了的金礦當然要不斷挖下去‥

我見猶憐(或驚),觀眾原來都是一個個喜歡躲在衣櫃裡默讀瓊瑤小說對白的骷髏骨,俗稱不管怎麼用燒水來燙,死豬肉都不會有感覺的白骨精。倒希望觀眾日刨夜刨之後,不會情不自禁自覺代入紫菱的世界,借她來仰天大喊:『雲帆,你在那裡?』怪不得孫悟空(另一個精通七十二款變身術的范特西角色)這麼喜歡打白骨精,而且要來個直落三打才夠痛快,皆因挨棒者個個都涉五行欠打之嫌!

放過方中信吧,下一位飾演《又再見一廉幽夢》雲帆的最佳人選,首推自稱年年二十五歲,懂得彈奏各式樂器,兼有極好前科如唱紅「FANTASY~雨夜的浪漫」這首冧歌的譚﹣詠﹣麟。

Monday, March 2, 2009

白手掌 * 生人勿進




一直徘徊於《梅蘭芳 Forever Enthralled》和《一百萬零一夜 Slumdog Millionaire》,但悉我性格者莫如坐在玻璃鏡後的陌生售票服務員,極度有耐性的等候必可換來最後將錢押上的一刻,只不過投下的莊又往往是爆冷到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的《白手掌 Fehér tenyér/White Palms》跟《生人勿進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Let The Right One In》。

《白手掌》是匈牙利導演 Szabolcs Hajdu 於零八年發行,大約根據親生弟弟的經歷,也是片中的男主角(現在是駐拉斯維加斯之太陽劇團的成員),描述怎樣在以前的共產政府鐵腕下,自小與一群不知天真為何物的小孩,被那位以施虐為快樂之本的魔鬼教練在濫用私刑、惡毒辱罵與軍令不可違抗的地獄式訓練之下成為標青,但可惜無時無刻都需要壓抑,個人情緒爆發的奪奬體操人肉機器。

日復一日在體育館裡被迫接受機械式磨練和鞭撻,除了以慣性無動於中同麻木冷淡來漠視眼前的逆來順受,幼小敏感的心靈其實早已埋下尋找自我存在意義的種子。同僚中找不到互相勉勵的扶助、家裡望子成龍的夫母也一樣忽略這位平常小男孩需要的愛與關懷‥以為孤零零獨自走在冬天無人的空巷,心情低落不得已又偏偏禍從天降——走慢一步後腦兜就被整株從高空摔下的假聖誕樹擲中!頭頂雖開不成鮮紅色聖誕花,那種剛從死神手裡掙脫的心神喪失,逼得蒼百小男孩想要盡快拋棄純真的雙眼,改用熟練有力的雙手來認識這個醜陋險惡的世界。心想愈早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主權,愈快能夠脫離悲苦心事無人曉的荒涼。過後一連串發生的事故,都在說著男主角是怎樣從童年陰影裡走出來,與因之形成的性格無論是好是壞所帶來的影響,都將成為他用來開解人生、挑戰智力與體能的推動力,一步步讓自己踏上安身立命的康莊大道。

平凡人的情情愛愛我們實在是看了不少,不如這次來點刺激點的——小男孩跟女吸血怪之間發生的戀愛初體驗。

《生人勿進》是瑞典導演 Tomas Alfredson 於零八年推出,改編自同鄉小說家 John Ajvide Lindqvist 零四年的同名暢銷書,電影劇本由原著作者親自參與改編。背景是八十年代早期的斯德哥爾摩某個郊區,長年陰暗寒冷無比的北歐氣侯,直接為吸血怪提供了天然孳生環境。看了幾部有關吸血怪影片之後,大約可以將它們擁有的特殊條件歸納為:

長生不老和有血吸就不死,可以永遠保留成為怪物那一刻的年齡與容貌;

擁有價值連城的寶貝可變賣作為長期消費的資本(以上全都是現代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可以上天落地飛來飛去和力大無窮,但最好就是別遇到咪咪叫的喂吃貓;

雖然腳指頭冷到結冰也可以酷到不流一滴鼻水,可憐給陽光照到的後果必定是立即自焚而死;

導演並沒有特意去賣弄這些陳腔濫調,他只不過加了一項其他人沒有想過的綽頭:吸血怪必須得到活人的許可或邀請,才可進入活人的居所。一意孤行或擅自闖入,吸血怪承受的後果可說是蠻出人意表‥

看了這兩部戲,心裡不其然替現代孩子一路走來的成長過程,完全可以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心情來形容。

故事都始於冬季,令人感到刺骨冷冽的不是天氣,而是大人那種處處用自以為是來對待小孩的態度。大人有說不完的理由譬如單親家庭、工作繁忙、金牌榮譽‥甘脆把小孩留在學校裡讓老師或教練來管教。同學之間的欺凌或意外受傷,小孩知道投訴無門,也為了不想遭受父母無謂的猜測而得到無必要的指責,雖覺得無辜也只好將痛苦憋在心裡啞忍。要是小華盛頓選擇在這時代砍掉萍果樹後跟大人說出真相,你認為他會遭到甚麼後果?

戲中的小孩都渴望有那麼一次的機會,深信假如可以逃離由大人掌控的世界,管它是在馬戲團裡玩命做空中飛人這麼危險的表演也好、跟恐怖到不能的吸血怪遠走高飛也好,總而言之可以一勞永逸遠離這些戴著惡魔面具的大人,心理的感覺就會變得愈來愈平靜。弔詭?問問自己有沒有以下這種似曾相識的經驗:

童年折紙飛機來擲的單純快樂變成是要傷腦筋來解開魔術方塊的挑戰;在同學之間交換郵票的興致變成是獨個兒收集稀奇古怪軍火武器資料的專家;家裡再也不是可以安全投靠的港灣而要轉馱搭上幻想世界的好人壞人甚至怪物‥哎,成長的苦悶與存在的疑惑,看來東西兩方的小孩都是獨自在撐著,也撐得一點都不比大人們來得輕鬆。這些‘特訓’最好是可以的話就免了罷,思想與行動慢幾拍有啥大驚小怪?心理扭曲與腦歪可就萬萬要不得。

最後大家不妨留意聆聽,兩部電影同時都有出色的配樂。也是巧合乎?

注一:寫吸血怪而不用‘吸血僵屍’或‘吸血鬼’是因為現代 Vampire 看來一點也不‘僵’,只是改變了飲食習慣,何曾為‘屍’或‘鬼’?

注二:《生人勿進》是 Magnet/Magnolia 發行之 Six Shooter Film Series 影片之一。之後將會有不同類型,從世界各地先鋒風格戲院帶來恐怖、科學幻想小說、喜劇和亞洲影片等。另五部影片分別為 Special (美),Timecrimes (西),Donkey Punch (英),Eden Log (法) 和 Big Man Japan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