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邊話口沒完要忘掉戰爭,那邊就發生恐佈份子襲擊五星級酒店兼挾持旅客為人質的慘劇。正想從金融海嘯的連番折磨中舒緩一口氣,新一波恐佈襲擊就在毫無預料中的孟買爆發起來。極度同情無故遭受厄難的旅客之時也不禁擔心本區域的防恐措施,是否已足夠達到讓我們安然度過今年的平安夜?
愈想就愈覺得心寒悸慄,平民白姓就像帶著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的心情出門公幹旅遊。經過重重海關人員的左翻右抄後抵達目的地後,正在酒店的大廳辦登記手續或喝著鮮甜果汁稍息時倏然間殺出一群凶神惡煞的恐佈份子,以鎗堅炮利的武器兼聲大夾粗的語候講一大堆與公幹與旅遊無關的訊息,跟著聽見機關槍的子彈狂射、尖叫聲此起彼落和遊客正抱著頭亂竄或匐伏於地‥假如不幸成為這慘劇中的一員,此時此地此刻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印像會是什麼?會不會在這十萬火急風頭酷似電影情節的匪諜爭奪戰中想起那位風流倜儻,專以代號為名子的英國超級特務員 007 來打救?我不敢肯定。
這位被英國作家 Ian Fleming 於一九五三年創造出來的小說人物是專用高科技武器、性感指數爆燈的邦女郎配搭一開金口就足以混淆地球一切雌性與磁場正常操作的 Sean Connery 於一九六二年的《Dr. No》拉開其電影序幕,之後經過數十寒暑輪到現在不怎樣賞鏡但勝在有型有格的 Daniel Craig 擔正,這位堪稱影史中最不可能被打死的神話角色,到底有什麼魅力連家諭戶曉的日本電器公司和歐洲名啤酒商也想要來高攀分杯羹?不說也看得出電器公司是一昧硬賣庶民科技、乏味的啤酒就以歡(fun)元素與越來越年輕化的電影觀眾接軌。打慣算盤的商家無時無刻都在找機會將潛伏於年輕人心中的各種慾望,以霎眼的模特兒與產品包裝通過廣告宣傳片將之投射放大於銀幕上,博取他們的認同感後就繼續撈其大銀。俗語說得好—洗腦要趁早。
要找出跟特務員交涉的源頭就要回到童年看 Betacam 的時代。說起當時能夠及時「追」到 TVB 出品的電視劇錄影帶和聽 Sony 第一架卡帶式 Walkman 是最應(in)的潮流時尚。不知是幸或不幸,童年無知的生活內容就由無線的電視劇集一部接著一部不分晝夜來灌腸、填鴨‥而特務員就是在等待下一部更精彩的電視劇集之空閑中找到他登場的機會。猶記得第一部看的是《Goldfinger》,幼小心靈不明白為什麼沒穿衣服的女人被謀害後身上塗了厚厚的金粉伏臥在床上,難道金色是當時最流行的顏色,貪美的女人臨死也要擺出金光閃閃的蒲士來應潮?之後平均每隔兩年就有一部邦片面市但總覺得在《Octopussy》裡演歹徒的 「鋼牙」比 Roger Moore 更搶鏡是因為自己一直很喜歡嚼乾魷魚絲,心底下想到可擁有這麼一排犀利的個人武器來方便口舌之快也是相當不錯。其後 Betacam 與 VHS 的科技銷售戰的結局是前者被逼提早進入歷史博物館而我也隨著時間的腳步一起進入寶貴的青春期。
皆因中學學校座落於鬧市而佔盡天時地利兩大優勢,周五提早放學的放牛班就會自動約好到戲院門口買票看最新出廠的荷里活電影,是的沒有寫錯,那時是荷里活電影的黃金期,開眼閉眼都可以看到荷里活電影明星的巨型海報,大剌剌膽生毛般站在戲院的街頭巷尾猛拋生藕,專向這班賀爾蒙激素多到沒地方賣的無知少男少女埋身,定期坦開手板向學生哥學生妹索取特別學費有如街邊小販要繳了某社區的「繁榮基金」後才可以光名正大擺擋口做生意。翻開舊日的觀影流水帳有被派來殺人亦救人的《Terminator》、從脫髮開始打到禿頂的光頭神探《Die Hard》、科學博士與鄰家小子的瘋狂時光穿梭《Back To The Future..》、隨著印第安那‧瓊斯出生入死般探險《Indiana Jones &..》、男女豪傑跟外太空異形的無間糾纏《Alien》和《Predator》‥這時風光了廿十年的邦片監製,也是先知先覺趁老牌特務員光榮退休前找到新一代的 Timothy Dalton 在《The Living Daylights》來延續其不死神話系列。
不知是否天生對特務員公式化生涯沒什麼遐想(包括大俠與一票江湖兒女之類的角色)由幼時的不懂到現在的不耐,邦演員換了一個又一個,早已都不在乎到底是誰在演啥故事。反而教我念念不忘的是那幾首主體曲如 Rita Coolidge 唱的 《All Time High》和 A-Ha 那首比戲名更出名的八十年代流行曲。另一個讓我看見什麼系列或續集就起疙瘩的電影也是間接使我對邦片直接死心的原因。君不見上面提起的電影換了導演仍然由同一位演員或角色,換湯不換藥的在荷里活苟延殘喘著如《Terminator: Salvation》、《Idiana Jones &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片名有夠長的)、《Live Free or Die Hard》、《Alien vs Predator》‥沒完沒了如瘋了的狗咬住自己的尾巴(票房)不放,美其名是為了讓觀眾有機會跟英雄美人再續未了緣,難聽點就是個個導演或編劇都患了創意癡呆症,也忘了什麼叫做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務必要攪個《星球大戰:前傳》、《達文西密碼前傳:天使與惡魔》‥以為觀眾很喜歡上歷史科似的繼續往考古隧道挖,希望總可以掘出個春天來。
或許,導演是一廂情願式的認為觀眾在童年吃過的棒棒糖滋味是最甜的,但我相信特務員也會有那麼一天很肯定的向英國最高情報局大人說:「夠了,你再也不是我要喝的那杯茶。」
希望那不會是很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