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7, 2010

阿凡達 * 莎岡



James Cameron執導的電影作品表:

81年《Piranha II: The Spawning 食人魚 2》(拍攝中途被撤)
84年《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
86年《Aliens 異形 2》
89年《The Abyss 深淵》
91年《Terminator 2:Judgement Day 魔鬼終結者 2:審判日》
94年《True Lies 真實謊言》
97年《Titanic 鐵達尼號》

至這部仍在各地戲院上映的《Avantar 阿凡達》,它是否會打破之前由全球火山孝子替《鐵達尼號》締造十八億美元的驕人票房紀錄,那就趁大家靜候等待奇跡發生的同時,不妨細心看清楚以上電影的戲名與主體——導演擺明車馬在販賣一種比生命還大的“另類”角色,不但專門靠它來扮姜太公設局釣觀眾入場,稍歉號召力的演員也只好屈尊降貴,以綠葉身份落力點綴大場面之外,當時不能夠把詰屈聱牙的姓名對口相聲,偶而忘記他(們)是誰也不是你的錯。其實魚貫入場的觀眾都頗有自知之明,懂得對圈外人三緘其口不提買票主因,情願冒眾矢之口水浸眼眉,都好過公開認同圈內人流連往返的犯罪樂趣:「對啊,就是為了要看食人魚、魔鬼終結者、異形、特務、鐵達尼號還有潘朵拉星球」,齊齊共襄盛舉大破慳囊也在所不惜。

可惜看畢《阿凡達》出來,心裡覺得有點難過。影片冗長頸脖有點累,恨不得快快收場好上厠所固然是原因。每格以萬美元單位製造出來的立體畫面,也應份值得花好多時間來細嚼慢嚥。只不過坐在群情激憤的觀眾席裡,幕幕美艷奪目的畫面並沒有響應預先疊起層層的高潮,心情反而不得已被弄到攣成一堆出來,何解?隔日看見報章說有很多看了《阿凡達》的觀眾,認為潘朵拉星球環境美好,令活在地球的他們感到失落與抑鬱…部分影迷對擁有藍色肌膚的納美人心生響往,產生“阿凡達憂鬱”(Avatar Blues)。

突然想起離世不久的法蘭索娃‧莎岡(Françoise Sagan),她筆下那位早午晚跟著富爸爸往不同舞場飛,無視青春為何物並大手筆揮霍的小姐,才夠資格天天躺在床上享用早餐時說《日安,憂鬱》。經過幾十年物質文明洗禮長大的富公子貴公主,怎麼活在驅體(人工整容或基因改造)與精神面貌(真實或虛擬)都可大量以消費名義得到的豐盛年代,心靈仍然如寡人般在時間荒原上獨自飄蕩,得不到充分的雨露灌溉與滋潤?

先旨聲明並沒患上“阿凡達憂鬱”,會覺得難過是不忍看見互相殺戮,大自然與生靈無辜被摧殘的畫面。說了不再去看戰爭影片,就是盡量避免跟“人類永遠不會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玩對對碰。更加讓人感到難過的,是導演竟然可以大言不慚將已經流行多時的“New Age 新紀元”訊息,全盤私有化並畫上個人簽名之後,也不避嫌疑嘗試把點子改頭換面賦予新風貌,就急著將它推出去拉住《2012》的爛尾巴游街示眾。被世界末日論嚇到終日慌失失的觀眾吃下這顆定心丸,效果會是繼續頭暈心㷫或者從此福慧雙修,答案很快就可以從那些每晚手挽手關起房門,一起計算票房收入的荷里活夢工場大老闆臉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