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因為名字叫波蘭斯基,就一廂情願以為他來自波蘭。流在身上的無差是正統波蘭血,本人卻是如假包換的土生巴黎市民。隨著《水中刀》在各影評界獲得一致好評與奬項,並獲得六三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奠定了他在影壇的才俊地位之後,跟著下來的兩部影片《Repulsion 冷血驚魂》與《Cul-de-Sac 死胡同》也分別摘下柏林影展的銀熊獎及金熊獎。眼見這麼肥膩的金鵝在法蘭西隨街跳,荷裡活那會有理由不派人去抓來自己享用?
名導在荷里活拍片有好多好處,除了人多物多好差遣,花錢如水萬萬聲也是應該的。為了炫耀資金雄厚,特為幸福的觀眾捨棄黑白菲林改用彩色軟片,唯一遺憾是操縱影片的剪接生死大任,並不如斯落降在充滿創意的雙手上,而是荷里活幕後某位高層人士的黑手中。六七年《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就是名導有意藉荷里活金色大門,打開世界市場的初試啼聲之作。這部黑色喜劇是名導最親近易人的的作品,可惜也是他所有執導影片中,最沒有個人簽名式的電影工業產品。
全片為惡搞吸血鬼電影而拍,角色個性塑造也讓長眠棺材底下的鬼王子,那camp到不能見光就死的衣櫃同志,竟然有機會破天荒出現在銀幕上跟觀眾打眼色,實是吸血鬼電影史一大改革創舉也。波蘭斯基在片中飾演捉妖天師身旁的菜鳥助手,除了時時擘大雙眼得個窿之外,也不忘加入幾場與當時妻子Sharon Tate莎倫·塔特打情賣俏的片段。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片中的笑料多少有點過時,但其黑色幽默例如利用鏡中影區別人鬼虛實,也是足以影響後人不斷模仿的經典橋斷。
講起衣櫃基哥在初期拍攝的黑白短片中,有一部是五八年的《Two Men and A Wardrobe 兩個男人與衣櫃》。故事不是講兩個躲在衣櫃裡的同志,一起嗅樟腦丸後怎樣欲仙欲死飄飄然,而是從海裡冒出兩個一直抬著衣櫃的男人,上岸了仍不嫌重還抬著它去市內到處游街的荒繆劇。另一部六一年《Le Gros et Le Maigre 一肥一瘦》 也不是在賣纖體瘦身之前之後有版給你看的廣告,有機會見到基哥怎樣扮可憐小丑給人又拉又鎖卻是真的。想不到這段不愉快的表演經驗,竟一語成籤兌為這幾十年來,現實生活中揮之不去的連環噩夢。年輕藝術家的自畫像,基哥自己是否經已看通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