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8, 2009

四月三周又兩天 * 秧歌 * 赤地之戀



天天呆在家裡看那幾部又波又蘭又基的電影,看到兩眼老花近視加深之外,說實在對波蘭這顆歐盟新星仍然是一無所知。除了知道它是鋼琴詩人蕭邦的家鄉之外,其它就是靠每四年一次,通過電視台轉播才可以看到波蘭籍選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大展身手的機會。

手頭上這部由波蘭導演Cristian Mungiu於零七年拍攝的《4 luni, 3 saptamâni si 2 zile 四月三周又兩天》,是引頸長盼了許久要看的的電影。故事發生在八七年,獨裁者Nicolae Ceausescu領導的共黨政權步入尾聲之際,兩名同寢的女大學生和好朋友Gabita與Otilia,兩女在人生旅途上將會「共」些甚麼,「產」些甚麼,觀眾可以靠導演以極簡白描的鋪陳,透過近乎真人秀的方式,認識了一則誠實卻殘忍的故事。

看完電影之後突然想起張愛玲寫的《秧歌》與《赤地之戀》,很想拿出來再讀一遍,偏偏忘了它們放在甚麼地方,難到丟失了?真懵懂。

Sunday, October 11, 2009

天師捉妖 * 兩個男人與衣櫃 * 一肥一瘦





不要因為名字叫波蘭斯基,就一廂情願以為他來自波蘭。流在身上的無差是正統波蘭血,本人卻是如假包換的土生巴黎市民。隨著《水中刀》在各影評界獲得一致好評與奬項,並獲得六三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奠定了他在影壇的才俊地位之後,跟著下來的兩部影片《Repulsion 冷血驚魂》與《Cul-de-Sac 死胡同》也分別摘下柏林影展的銀熊獎及金熊獎。眼見這麼肥膩的金鵝在法蘭西隨街跳,荷裡活那會有理由不派人去抓來自己享用?

名導在荷里活拍片有好多好處,除了人多物多好差遣,花錢如水萬萬聲也是應該的。為了炫耀資金雄厚,特為幸福的觀眾捨棄黑白菲林改用彩色軟片,唯一遺憾是操縱影片的剪接生死大任,並不如斯落降在充滿創意的雙手上,而是荷里活幕後某位高層人士的黑手中。六七年《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就是名導有意藉荷里活金色大門,打開世界市場的初試啼聲之作。這部黑色喜劇是名導最親近易人的的作品,可惜也是他所有執導影片中,最沒有個人簽名式的電影工業產品。

全片為惡搞吸血鬼電影而拍,角色個性塑造也讓長眠棺材底下的鬼王子,那camp到不能見光就死的衣櫃同志,竟然有機會破天荒出現在銀幕上跟觀眾打眼色,實是吸血鬼電影史一大改革創舉也。波蘭斯基在片中飾演捉妖天師身旁的菜鳥助手,除了時時擘大雙眼得個窿之外,也不忘加入幾場與當時妻子Sharon Tate莎倫·塔特打情賣俏的片段。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片中的笑料多少有點過時,但其黑色幽默例如利用鏡中影區別人鬼虛實,也是足以影響後人不斷模仿的經典橋斷。

講起衣櫃基哥在初期拍攝的黑白短片中,有一部是五八年的《Two Men and A Wardrobe 兩個男人與衣櫃》。故事不是講兩個躲在衣櫃裡的同志,一起嗅樟腦丸後怎樣欲仙欲死飄飄然,而是從海裡冒出兩個一直抬著衣櫃的男人,上岸了仍不嫌重還抬著它去市內到處游街的荒繆劇。另一部六一年《Le Gros et Le Maigre 一肥一瘦》 也不是在賣纖體瘦身之前之後有版給你看的廣告,有機會見到基哥怎樣扮可憐小丑給人又拉又鎖卻是真的。想不到這段不愉快的表演經驗,竟一語成籤兌為這幾十年來,現實生活中揮之不去的連環噩夢。年輕藝術家的自畫像,基哥自己是否經已看通看透了?

Thursday, October 8, 2009

水中刀 * 死胡同 * 亡命夜巴黎 * 偷月迷情 * 不道德的審判







波蘭斯基的劇情片處女航,是隨著六二年《Knife in the Water 水中刀》裡一艘名喚克里絲汀的帆船開始。貌合神離的中年夫婦到湖畔遊船河,中途遇上截順風車的不羈青年。原本打算是兩人恰恰好的週末航行,突然因為丈夫邀請青年的加入,變成看來顯得有點擁擠的三人行。全片雖然由開始到結束只見到三人一輪嘴講著波蘭語,各人的心情起伏與船上彌漫的猜疑氛圍,仍會隨著變幻莫測的天氣,為避雨被逼屈就狹窄船艙裡,相處距離縮小而增加情緒磨擦。帆船越遠離陸地,文明道德條例就越缺乏約束,人性理智也變得漸漸迷糊。最後代表青年現時擁有的唯一權力——刀,被故意掟入水中之後,兩個男人的全面衝突,立即就要在黑白分明的銀幕上一觸即發。

表面類似烏托邦的兩人世界,突然被來歷不明的第三者騷擾破壞,將會接一連三在六六年《Cul-de-Sa 死胡同/孤島驚魂》、八八年《Frantic 亡命夜巴黎》、九二年《Bitter Moon 偷月迷情》和九四年《Death & The Maiden 不道德的審判》中出現。主角不再似《公寓三部曲》裡一支公獨守空閨,每日胡思亂至神經錯亂變成瘋婆顛佬咁慘,任由魔教徒匿埋屋企淫亂到死人冧樓都無人理。凡是從《水中刀》浸濕個頭出來的兩公婆,不多不少都識得將私人恩怨放下,提起心肝站在同一陣線抵抗外來敵人,雖然有很多時候得到的結局都不是兩人想要的。

《孤島驚魂》假如不是心愛的女人受到侮辱,怕事軟弱的男人那會拿起強盜的手槍亂射?同老婆到巴黎度假的美國佬,驚覺拿錯行李箱到枕邊人無端端自空氣中消失,一連串打擊不但無令到他發狂爬上艾菲爾鐵塔跳下來《亡命夜巴黎》,美國人天生FBI特務基因更不斷在他身上變形,一夜之間普通平凡人榮升超級變種人,能夠憑著自己銳敏的觸覺溝到線人揪出真相,更誇張的是可以赤手空拳打敗敵人救出老婆,真不得不對基哥與Gerard Brach這對黃金編劇組合寫個服字。

在《亡》片開頭特別點名介紹的Emmanuelle Seigner,果然受到基哥關照而梅開二度。接著下來在這部結合英美法明星制作的《偷月迷情》,愛曼紐小姐早早就洗凈八月十五來陪情色作家Peter Coyote,關上房門點滿蠟燭玩又鞭又割的SM角色扮演。過了這麼多年之後看這部戲會發現,基哥選用的配樂也隨著早期曖昧的爵士樂,換成音樂排行榜上的流行歌曲,不難發現他是一位緊貼時代脈搏,電影題材朝多元化市場發展的導演。

在地球的另一面,身在南美離群索居的律師太太,有幸遇番當年虐待與污辱她的法西斯走狗之後,慣了以事論事的律師夫婦也趁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齊齊夾口供將理智拋去大西洋喂鯊魚,然後再落手落腳綁架沒設提防心的光頭佬,夾硬將他軟禁在自家屋裡擊鼓鳴怨,私自昇堂重演屈打成招之九四年《不道德的審判》角色對換版本。

Saturday, October 3, 2009

冷血驚魂 * 魔鬼怪嬰 * 怪房客





近日獨霸娛樂版頭條位置的新聞,不是兩位男歌手相約蒲吧之後頭風突然發作,在午夜街頭竟然目中無人上演手持公物互毆事件。假如這種事件發生在青少年同擠之間,衛生官可以解為成長荷爾蒙激素過多,身理稍微苛負要藉行為暴力渲泄不安,事發因果大致上都可以叫一般人接受。以兩位當事人的年齡思維,加上已為人父的身份來分析,難道一路來有持無恐的男性荷爾蒙激素提早收工,分分鐘令人覺得不知所措(為)的更年期癥狀,趁當事人不清醒的情況下自願暴露?藝人長期的自欺欺人,只會令八卦周刊更著重加深誤會的報道,算了吧,還是講另一單可以撩起更大癮頭的新聞。

七十多歲老導演本來帶著歡慶心態從法國出發到瑞士領取「終身成就奬」,孰不知新鮮出爐的奬項無端端變成打死也不肯要的「終身監禁遺憾奬」,這麼出乎意料的結果,就連拍慣恐怖片的老人家都要揞住心口嗌「咪搞我!」這場牽涉國際外交風波的情理大戰,就看衛道人仕與眾藝術家將會如何操縱傳媒馬戲團,而Roman Polanski又會不會再一次成功逃離法律制裁?

與波蘭斯基的第一次接觸,是通過那部看了心理上會覺得不寒而慄的《Rosemary's Baby 魔鬼怪嬰》。記得那是很多年前的午夜劇場,從電視上看過的刪減版本,見肉或見血的見光死場面,當然不便出现在保守家庭大廳裡,趁天未黑就打銅鑼公開表演。不像現在的兩男埋身肉博戰,圖文並茂大喇喇出現在傳統日報紙面上,更不用說那經已滲透每家每戶的You Tube,奇人花絮任你點任你睇,無限時全天候在你眼前播放。科技隨著日新月異的步伐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到底是一線之遙,還是各自掃完門前雪之後,碰一聲關門回到屋裡繼續各自為政?人類用來墊底的思想畢竟是進步或退後,請你看過波蘭斯基的《公寓三部曲》,才慢慢說出你正確的答案都未遲。

六三年波蘭斯基離開了相對閉塞的波蘭,開始了周游列國般的創作生活。六五年《Repulsion 冷血驚魂》、六八年《魔鬼怪嬰》以及七六年《Le Locataire/The Tenant 怪房客》,紛紛以當時得令的大都會來襯托,它們分別有倫敦富貴美容院、紐約哥德式復興大樓和巴黎第十八區某座超齡危樓。有意或無意也好,故事背景不多不少都反映波蘭斯基身為異鄉客的同情心理處境。孤獨人面對疏離的社會和獨處狹窄空間的恐懼,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神秘隔閡、冷漠和猜疑,並由此衍生心理異化和瘋狂,是導演在這段時期不斷重覆拍攝的主體。

主體或者可以重覆,女主角卻萬萬不能。不似法國新浪潮的哥兒們,波蘭斯基無鎖定某位女明星,作為他的長期御用女演員或女友,而且跟他合作過的女演員,更是一個比一個靚。就拿這三部戲的女主角來說就好了,首先是身材樣貌都完美宛如芭比洋娃娃的Catherine Deneuve嘉芙蓮‧丹露、當時看來還相當順眼的Mia Farrow米亞‧花露,和自出道以来就一直靚到癡晒線無藥醫的Isabelle Adjani伊莎貝‧雅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