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著 Feist 唱著本片的主題曲 La même histoire 的時候,思緒倏地不響跑去記憶庫裡,試著尋找大約在十年前已經組合過的那一幅美好帡圖。當時從每個秋天早晨起來看看頭頂上面的顏色,就好像塗在海報上那不曾令人感到有一絲頹靡,反而好像永遠都有天使在微笑著的蔚藍天空。
從 Trocadéro 地鐵站出口往上走來 Palais de Chaillot 的中央廣場 (parvais) 就會看到放置在左右兩旁一系列表情各異的金銅美女豎像。這座建於1937年外貌呈馬蹄形的龐大新古典主義宮殿,是為了取代舊時 Palais du Trocadéro 和沖著那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而落成。這裡是看與拍攝 Tour d' Eiffel 之最佳地點。從中央廣場慢慢的向著鐵塔方向前進,心裡突然會產生一種可以用雙手環抱鐵塔的奇妙感覺。在「巴黎最後一支探戈」事件還沒發生之前,Bernardo Bertolucci 也曾借用這裡優美的景觀來襯托 Il Conformista 主人公與新婚妻子彌渡蜜月的心情。
Palais de Chaillot 的左右翼都充置著數座巨型博物館,但令我感到最想要造訪的就只有那間心頭至愛: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此館現已搬去十二區, 51 rue de Bercy, 並由 Frank O. Gehry 設計)。想想這裡曾是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們誕生的搖籃,匆忙的電影迷可以至此處溜躂幾秒鐘,可別遑論要認真的瞧瞧館內多如恆河沙數的電影拷貝,也可算說是不虛此行了。往另一個角度去想,假如不可能走完巴黎市全部二十分區,用心慢慢捕獵每個角落的菁華,像每位受邀的大導演成功拍攝最好的十八個故事;只是純粹的去買一張機票飛到這裡,並能夠活生生的站在巴黎穹蒼下看一看鐵塔,而且在箇中領受它獨特的現場魅力,已經是此生得到的最大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