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Triple Rainbows * 三道彩虹












上個禮拜觀賞了由墨西哥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執手的 Babel。 此人擅長敘述多組看似毫無關連的人物、慢慢的由發生在他們周圍的事件、地點與時間上的湊合… 讓你覺得假如稍為發生一點意外,脆弱的生命就宛如無知的獵物般掉入由蜘蛛預先結好的網裡﹣最後是否能逃出生天?那就要看他們/自己(心)的造化了。

從 Amores perros,21 grams 到現在的 Babel,導演都好像在刺激我們慣性的頭腦去開始思考到底是甚麼外在的條件,可以主宰或改變我們生命的運作? 海報上面的五個英文子母就好像一座巴別塔:遠看似堅挺拔萃的崴嵬巨物,靠近點去看你會發覺原來它們是東倒西歪的一個接一個、慢慢的從地面往天上疊著… 是否它想告訴我們生命雖然是獨立體,但還得讓連綿不決的偶然巧合因果貫串其中才能組成?而誰又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三個故事裡最得我注意的是那發生在日本的一對夫女,也是一切故事的源頭。夫親(役所廣司 飾)因妻子自殺後而在內責與落寞中獨自扶養自小聾啞的女兒。女兒因身處青春期裡在探索內心無聲與無人能瞭解的秘密而急著要為它找尋一個出口,但礙於不能直接像常人般用語言交流意識而變得異常煩焦和甚至在行為上有點失控… 用盡種種方法到最後她希望能以最原始的心態向認為安全與可以信認的異性來表達心裡一直想要的渴望。突然而來的驚駭與極靜的空間裡,一切想要訴說的語言就停留在他們眼髓裡悸動著的靈魂與我們的心跳聲中…

役所廣司 Koji Yakusho 主演過擅長描寫堅強女性角色知名的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鰻魚》與《紅橋下的暖流》,和最近的《藝伎回憶錄》。早期有探討巴士被劫餘生的一部心理寓言,關於精神創傷,哀悼和愈合的 《人造天堂 Eureka》和最為人們熟悉周防正行的 《Shall we ダンス?談談情跳跳舞? 》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來得剛巧是我對單鏡數碼攝影 (Digital Single-len Refllex) 感到非常有興趣的時候。看見挂在戲院里這黑白海報之後就趕快買票進場去看看到底好奇心是如何催促一個藝術家誕生?當女主角開始學習放下心理包袱,隨身只挂帶一架攝影機就坦蕩的漫步進入天體營裡… 這裡跟一般公園沒啥不同,依然是綠草如茵及到處放滿供遊人恬息的靠背長木椅… 哎,徦如你還要問我現在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啥,那我就告訴你是那恍在女主角身上烏溜亮的老爺照相機… 啊!真懷念那舊時的 Rolleiflex… 小時候跟姐姐們和現在的大姐夫在公園裡拍照,我還記得他在慢慢的調弄雙鏡反射攝影機 (Twin-lens Reflex) 來替我們對焦:一,二,三,Click!其後,我們對著鏡頭笑的那一秒,還有霎那用光與影雕刻時間的痕跡,都完整清晰無暇的印刻在已發黃了的照片裡。

三池崇史的《四十六億年之戀》乍看是一部充滿未來背景的預言,其實要說的也不過是兩個淪落天涯一方的階下囚如何相濡以沐。關懷﹣人纇回應宇宙的永恆性其中之一種方式,在封閉的單性環境裡製造出那只冶豔的蝴蝶,穿越肉身與精神上的枷鎖,漫舞翩飛到那見證幸福的三道彩虹去。

Sunday, January 7, 2007

Agfa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灼日和悶濕的天氣使人只想往冷氣房竄。從圖書館借了一本印刻文學生活誌 (INK) 就走去 Dome Cafe 點了乳酪蛋糕和冰凍拿鐵後,開始埋頭補充這禮拜天的精神糧食。

朱天心說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おづやすじろう 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自他一九五八年拍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彼岸花 Equinox Flower(红花石蒜 Lycoris radiata,又名龙爪花、山乌毒,俗称蟑螂花、老鸦蒜,雅名曼珠沙华、彼岸花、莉可莉絲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长江流域。目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就舍當時鮮艷的七彩依士曼而採用低調的德國 Agfa 軟片,直到最後一九六二年的秋刀魚之味 An Autumn Afternoon 。

文中還提到黑澤明 (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年輕時記得讀過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Ivan Turgenev) 寫過的一些話 :聽到森林裡樹葉的聲音,就知道季節的變換了… 北風正咈咈的吹著… 雨季過後農曆新年就快要來臨噢。

Singapore Art Museum * 解構主義



趁著離 The Sketches of Frank Gehry 開場還有兩句鐘的時間,趕快走進 SAM 裡看看有什麼新展。庭院裡有一些搭著不規則形狀的高木架正介紹一些聞名的建築師將要或已經在世界各地豎立的摩天樓。毫無疑問,自從弗蘭克.蓋里在西班牙小鎮畢爾包 (Bilbao) 完成了那打破與顛覆世人對健築物應有的傳統觀念與迷思的古根漢美術館 (Museo Guggenheim) 之後,來自各地的奇人異士都紛紛推出日新月異的摩登大樓以超越前車和抓緊發展商銳利的投資眼光,像來自西班牙的 Santiago Calatrava 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看了此片後你大該也會折服於蓋里為甚麼可以從一堆亂草稿或聖畫裡攝取靈感來蓋一座大樓吧?












新加坡美術館 (SAM) 二零零七年一月到六月的活動主題。

框內:框外。

Saturday, January 6, 2007

Venezia * 綮



沒有遇到像阿飛正傳裡的皇后餐廳 (Queen's Cafe) ...既來了,就進去吧。


看挂滿西藏高原的照片,感覺滿好的。 沒有意式咖啡,幸好有 gelato 和 tiramisu!

The Queen * 女皇駕到



終於,等到女皇敝下駕到。黛安娜皇妃離世算一算也有十年了。對於她的事故/故事帶給我們現代隸史的沖擊,實在是不能假裝當沒啥回事般就讓它消失在空氣裡,尤其對黛妃一度不滿的英國皇室。

身為一國元首視為人民/國家服務為天責而把自我意識拋開數十載,搵心自問這並不只是單靠犧牲主義來完成她的宿命。

涉水被困在郊嶺的那一刻讓我們了解女皇也會像凡人一樣在無助時候感到無奈而哭泣。看到佔領白金漢宮外面全寫滿譴責話語的卡片後還面帶歡容微笑來壓抑內心被人民誤解和離棄的激動,真是活著的比躺在棺裡的還要倍感難受與淒涼。